登录会员系统用户名  密 码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学术交流
2019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举行
2019/9/12 14:31:01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仿真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新疆工程学院协办的"2019年第20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于2019年8月20日-2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的技术主管及论文作者出席了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发展仿真科技,促进自主创新"。与会代表广泛深入地讨论了当前国内外系统仿真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交流了过去一年里各自在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本次会议共收到175篇论文,经程序委员会审查,最后录用了113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20卷。论文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当前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以建模与仿真理论为基础,建立并利用模型,以计算机系统或物理效应设备及仿真器为工具,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全貌。同时展现了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对仿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86人,有7个大会学术报告,大部分论文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评选出年度优秀论文36篇。

       7篇大会报告各具特色,给代表们回顾了历史、开拓了思路、指出了热点方向。

       信息技术为自动化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动力,而形式化方法和数学严谨性使制造工程师能够处更好的处理典型工程问题。李志武教授的报告《制造业的形式方法论:自动机和Petri网的观点》从自动化和Petri网的角度,简要介绍了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建模和控制思想,回顾了基于形式语言和有限状态机的监控理论,以及Petri网方法,为我们描绘了由设计规范、验证、性能评估、规划、调度和控制等构成的综合视图。


       3D 打印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材料累积制造方法,又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它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控制下,将材料逐层叠加起来,从无到有地构建物品。毛羽忻博士的报告《面向3D打印的混合支撑结构建模与设计》基于仿生结构的支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内支撑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强度重量比,向我们展示了在3D打印模型中设计多种支撑结构的可行性。


       现代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导弹防御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陈晓波博士 的报告《仿真技术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对仿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概况及仿真技术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并且探讨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现有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


       电动化和智能化是当今汽车行业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在电动汽车的影响下,电动智能汽车逐渐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武骥博士的报告《电动智能车环境下电池管理技术及其应用》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阐述了电池管理技术在电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无人驾驶无疑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呼之欲出的最具颠覆性的智能系统,它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耗、节约物理空间,深刻变革我们的交通运输与出行模式。然而,实现完全的自主驾驶依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脆弱性和开放性问题,这就需要将人的作用或者人的认知模型引入到机器智能系统中,形成人机协同的智能驾驶形态。这种智能驾驶形态可分为两种形式:人机共驾和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自主驾驶。薛建儒教授的报告《智能驾驶研究进展》主要探讨了这两种智能驾驶形态及研究进展。


       军用仿真技术是现代化军事的重要支撑技术,熟练掌握国际研究动向对我国军事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李革教授的报告《军用建模与仿真标准研究》介绍了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澳大利亚军用仿真标准体系的构成,以及军用建模与仿真标准在仿真体系结构标准、数据标准、VV&A(校核、验证与确认)标准、仿真互操作标准、术语标准方面取得的成果;详细描述了我国军用建模与仿真标准体系建立过程及发展状况,并基于6类军用仿真标准体系提出了军用建模与仿真标准体系框架建议,最后对军用建模与仿真标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高超声速武器被认为是改变未来战争规则的武器,随着美国防部公布的2019财年计划,美高超声速武器将迎来井喷式发展,临近空间的直接威胁将至。雷虎民教授的报告《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现状及反临拦截弹关键技术研究》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高超声速武器发展现状,总结了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科学问题及核心技术,并且介绍了临近空间目标特性、目标轨迹预测、中制导弹道规划在线生成、中末制导交接班等反临拦截弹制导控制关键技术及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对未来先进拦截弹技术进行了展望。


       3个分组报告的论文就系统建模与仿真、航天与装备、控制与决策、定性灰色仿真、大数据与云计算、仿真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在会议上,报告者准备认真、论文内容丰富、论述严谨,新老朋友聚集一堂,相互切磋,热烈讨论,达到了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学术繁荣的目的,更增强了相互了解,结识了新的朋友。


       此外本届大会还新增了一个青年学者论坛,4位来自全国的青年学者分别介绍了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最新进展和他们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