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专业委员会
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2017/3/20 16:01:31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是以仿真科技人员为主体,并由我国生命科学、生命信息、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仿真系统与科学计算有关科技专家、医师、药师、护师、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医疗管理干部、教授及高校师生,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团体会员)等自愿组成的生命信息仿真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实际研究活动的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本专业委员会现有55名委员,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秘书1名。

  专业委员会业务范围是生命系统、生命科学及生命信息及其相关科学技术的宣传、科技开发、智力开发、科普服务、创新研讨、学术交流、人才培训、技术评审。
  随着仿真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面向对象的建模仿真技术,使建模仿真的思想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自然思维方式一致。生命系统是一个包括诸多学科的复杂系统,生命系统不仅指生物系统,而且指包括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建模仿真涉及:(1)采用信息、控制和工程技术,研究和实现生命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2)受生命系统启发,研究和实现信息、控制和工程技术及其应用,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因此,生命系统的建模仿真是与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为加速推进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领域的学科、科研、行业的发展给众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联系与交流的公认平台和国内国际开放网络,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络,促进该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了解、借鉴和利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在中国仿真学会的领导下,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凝聚核心力量,承担交流平台使命。
  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学术交流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生命系统建模仿真暨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中的智能计算国际学术(LSMS&ICSEE),始于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围绕国内外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受生命启发的智能生物信号处理、智能计算方法及其在能源和环境中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热点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展开。LSMS & ICSEE系列会议论文集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在Springer出版的论文集有很高的下载量,根据Springer的统计,这些论文集的下载量居于同类出版物的前25%之内。国际会议汇集了世界各地生命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受其启发的算法应用、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智能计算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深入探讨了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及应用,取得了丰硕的交流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期待您的加入。

第四届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费敏锐 
副主任委员:顾幸生  范慧敏  荣起国  郑庆锋  顾菊平 
秘书: 鑫  杜大军  叶 亮  孙应实
委员:
   刘廷章   宋志坚  丁永生  程武山  文贵华  余安胜
   刘漫丹   胡良剑  胡庆夕  聂生东  颜学峰  任 
   李东海   邵晨曦  吴凌云  马世伟  胡豁生  李 
   袁景淇   刘国强  陈洛南  李 昕  杨 跃  钱 
   杜向阳   李国正  陈国初  张向锋  刘 箴  彭 
   周挥宇   魏利胜  彭 艾  马海平  韩清龙  张宝琳
   贾新春   师 


第五届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彭  晨
副主任委员:顾菊平  师  丽  荣起国  郑庆锋
秘书:孙  鑫
委员:费敏锐  顾幸生  刘廷章  范慧敏  程武山  文贵华  余安胜  
    刘漫丹  颜学峰  李东海  马世伟  胡豁生  李 慷  刘国强  陈洛南 
    李 昕  钱 华  杜向阳  李国正  陈国初  张向锋  刘 箴  周挥宇 
    魏利胜  马海平  韩清龙  张宝琳  贾新春  杜大军  叶 亮  张 堃  
    孙 庆  杨之乐  徐一鸣  谷小婧  金 晶  孙 焱  张平改  凌 君  
    王松伟  曾宪旭  赵炳辉  王玉龙  李富强  田恩刚  孙洪涛  韩士元
    孙 立  李君逸  费子翔  王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