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专业委员会
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2017/3/20 16:18:39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一、成立背景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综合交通系统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出现了多种问题,例如大中城市开始面临愈加明显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和交通能源等问题,而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状况亦不容乐观。
综合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在研究、规划、预测、分析等过程中需要有强有力的工具支撑,包括能够更加准确表征交通系统的交通建模以及能够对交通系统进行实时分析的交通仿真。
交通建模作为综合交通系统研究分析的基础,其对现实交通系统表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交通系统研究分析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包括从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运营的全部阶段,从而直接决定了交通系统运行的效率。
而作为集交通工程、交通建模、计算机技术等于一体的交通仿真更是目前多类交通研究分析的基础,尤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仿真作为交通学科与计算机仿真学科的结合,已经成为交通工程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与工具。
近年来,通过大量引入国外成熟的交通仿真软件以及国内的自主研发,在我国综合交通系统领域,交通仿真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可以说,当前我国的交通建模与仿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与现实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推动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凝聚全国交通建模与仿真领域的优秀人才,由此成立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以有效凝聚我国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的优秀专业人才,推动我国交通建模与仿真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的任务主要包括: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及国外同行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会员企、事业单位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二)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本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参与行业管理与行业标准制订、修订工作;对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其工作;
(三)组织开展系统研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等信息及经验的交流和专业培训;
(四)组织开展交通建模与仿真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引进消化吸收与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工艺技术,推动交通建模与仿真行业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
(五)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它社会团体和单位的委托,承办与交通建模和仿真有关的业务;
(六)维护本学会会员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七)组织交通建模与仿真领域的学术会议;
(八)按照学会宗旨组织开展其他活动。
(九)支持中国仿真学会的相关活动。
三、业务范围
  本专委会的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专业方向:
(1)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交通建模与仿真基础理论与方法
(3)宏观道路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4)中观道路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5)微观道路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6)车联网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7)车路云一体化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8)水运及航海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9)铁路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10)航空领域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11)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交通建模与仿真技术与理论方法
(12)交通与环境影响分析建模与仿真评价
(13)交通仿真与智能交通系统评价
(14)交通建模与仿真新技术、新成果
(15)交通仿真应用成功案例
(16)交通建模与仿真标准规范

四、品牌活动
(1)与赛文交通网合作每年举行1-2次有关"交通建模与仿真"的学术论坛;
(2)维护"交通仿真学塾加"等微信公众号;
(3)支持交通建模与仿真的科普活动等。
五、内涵介绍
面向综合交通系统,实现对多种交通方式单独或综合的系统运行状态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类解析模型的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构建支撑综合交通系统分析的建模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从而实现对综合交通系统运行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第一届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吴建平

副主任委员:张 毅  隽志才  王武宏  荣 
秘书:杜怡曼
委员:李克平 邵春福 王亦兵 郑彭军 李瑞敏 左兴权 黄 玲 王 昊 杜怡曼

第二届交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吴建平
副主任委员:邵春福  王武宏  荣 建  孙 剑  李瑞敏
秘书:李瑞敏
委员:孙正良  郑彭军  郭 敏  卢小钊  刘志贵  左兴权
    黄 玲  王 昊  杜怡曼  戴继锋  丘建栋  陈先龙
    张天然  林 勇  张有宁  毕路拯  黄正锋  李 
    刘 尧  刘志硕  彭德品  沈文超  田 野  王 
    郑 猛  周晨静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