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专业委员会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2017/12/14 9:03:23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专业委员会简介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称"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复杂系统具有系统组成关系复杂、系统行为复杂、系统的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交互关系复杂和能量交换复杂等特点,典型如军事体系对抗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对它们的研究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
  复杂系统的发展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其仿真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无论生产、生活、教育和科研,在任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占有重要地位。复杂系统的发展离不开仿真,由于大部分复杂系统难以直接进行实验,仿真成为这些系统研究的主要科学实践方法和工具,甚至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方法和工具。
二、业务范围与主要业务
  1.业务范围
 (1)为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交流平台;
 (2)组织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会务、展览等;
 (3)有针对性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培训服务;
 (4)组织开展国际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技术交流;
 (5)出版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期刊、书籍等文献资料;
 (6)提供其他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非盈利性服务。
  2.主要任务
 (1)开展我国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为企业提供咨询;
 (2)组织搜集、整理和交流国内外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先进技术文献资料;
 (3)宣传党和政府的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发展方针政策,编辑出版与本专委会任务有关的会员通讯、期刊、书籍,翻译文集、资料等;
 (4)建立和开拓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信息渠道,组织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发,推广新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
 (5)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人员;
 (6)组织或联合举办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产品全国性展览(销)会,开展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交流;
 (7)组织国内外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内有关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团体和专家的联系与协作,交流成果。
 (8)完成中国仿真学会委托的各项任务,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其它任务。
三、品牌活动
  1.《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期刊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期刊于2021年创刊,由清华大学范文慧教授担任主编,清华大学王凌教授担任执行主编。致力于发表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领域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期刊与IEEE Xplore和SciOpen合作,以开放获取模式发行。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类项目。近年来获得了"清华大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发展计划"项目资助,目前已被Ei Compendex、Scopus、DOAJ、Inspec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仿真学会《仿真科学与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期刊,被中国自动化学会列为A类期刊。
  2.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学术论坛
  为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交流平台,探讨复杂系统、计算社会学、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和热点问题,推动最新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科研成果传播,促进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转化。
第一届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范文慧
副主任委员:胡晓峰 柴旭东 胡 斌  陶 飞  曹军海
秘书:刘 义

委员:张 霖  马 萍  贺筱媛  朱文海   张林鍹  王中杰  马 峻  曹卫群  胡 

    徐永安  马世伟  沈旭昆  杨惠珍   刘 飞  顾菊平  荣起国  禹 梅  尚在久

    孟晓丽  罗永亮  赵 骥  陈永刚   戴绍强


第二届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范文慧 

副主任委员:马 萍  胡明伟  呙润华  陈永刚 
秘书:吴佳惠
委员:马世伟   张 霖  柴旭东  张林鍹  贺筱媛  朱文海  王中杰  
    胡 斌   陶 飞  朱一凡  罗永亮  薛 霄  冯 强  吴  江 
    铁 鸣   倪晚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