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专业委员会
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2017/3/20 16:06:22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 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基于多种感官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人机信息交换、认知理解和行为预测等仿真技术。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可在多个层面支持人类认知,构建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模型具备直观性和交互性,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感的体验与操作,实现多模态信息的高效融合。这一领域属于系统仿真应用的重要分支,研究内容涉及三维生成、图形绘制、人机交互、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图纸理解、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方向包括游戏开发、自动驾驶仿真、仿真教学、数字孪生、数字人和计算机视觉等。

目前,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娱乐、教育培训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例如,在医疗和教育领域,通过引入体感交互和模拟实验等技术,医生和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仿真模型进行互动与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技术可用于辅助构建高效智能的自动驾驶或人机共驾系统。

专委会成立于2006年,名字为"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2025年拟更名为"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核心,开展多种活动:依托中国仿真大会,每年举办分会场进行科研学术交流;每年定期组织"专委会走进高校"活动;每年参与"自动化之光""中国航海日"等科普活动;依托《系统仿真学报》,定期组织专栏和专刊组稿;推动专委委员所属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推荐与交流活动;定期宣传优秀委员和优秀党员。

专委会汇聚了图形学、人机交互、图像处理等领域的专家,以及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等多模态仿真应用的专业人才,擅长仿真重建、认知技术、VR交互、无人/远程遥控系统等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技术。专委会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专家和学生积极参与专委活动,共同推动学术交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第四届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尹 勇
副主任委员:
  张晓鹏  陈  洪  杨  鑫  杨柏林  黄向生
秘书:
  刘 涛
委员:
   孟维亮  姚争为  刘彦彦  潘志庚  罗江林  宋建文  王鸿冀  李 重  徐立中  杨欢耸
   王建民  罗笑南  王丹力  赵向军  孙 爽  万华明  刘直芳  李 艺  朱学芳  李文辉 
   康 波  贾文华  陈东义  杜晓荣  肖江剑  王万良  陈胜勇  金小刚  李基拓  贾金原
   马利庄  陈志华  刘惠义  陈临强  章立亮  曾祥永  蔡 强  曹仁猛  由 芳  曾 
   陆海明  邹湘军  纪庆革  汪国平  王中杰  杨旭波  李祥晨  陈晓荭  叶继华  普园媛
   毛启容  杨 洋  邵绪强  潘修强  谭光华  肖 懿  崔华建  闫 珺  许仁杰  刘 
   杨文珍  赵海英  刘 箴  殷海兵  王元全  李徐周  丁维龙  邱锦明  沈华清  张明敏
   张树亮  辛士庆  吕德生  钱文华  徐 岗  费广正  杨 刚  何高奇  王丹力  赵汉理 
   胡国生  沈 洋  蒋 杰  王鹏杰  邓海平  刘 珉  李金明  童 晶  刘世光  谭家万 
   苏本跃  王梅亮  陈 薇  顾永光  左伍衡  朱永宁  金云水  袁梦轲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