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真学会 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基于多种感官渠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人机信息交换、认知理解和行为预测等仿真技术。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可在多个层面支持人类认知,构建更加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模型具备直观性和交互性,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真实感的体验与操作,实现多模态信息的高效融合。这一领域属于系统仿真应用的重要分支,研究内容涉及三维生成、图形绘制、人机交互、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图纸理解、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方向包括游戏开发、自动驾驶仿真、仿真教学、数字孪生、数字人和计算机视觉等。
目前,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娱乐、教育培训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例如,在医疗和教育领域,通过引入体感交互和模拟实验等技术,医生和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仿真模型进行互动与学习;在自动驾驶领域,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技术可用于辅助构建高效智能的自动驾驶或人机共驾系统。
专委会成立于2006年,名字为"数字娱乐与仿真专业委员会",2025年拟更名为"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核心,开展多种活动:依托中国仿真大会,每年举办分会场进行科研学术交流;每年定期组织"专委会走进高校"活动;每年参与"自动化之光"、"中国航海日"等科普活动;依托《系统仿真学报》,定期组织专栏和专刊组稿;推动专委委员所属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推荐与交流活动;定期宣传优秀委员和优秀党员。
专委会汇聚了图形学、人机交互、图像处理等领域的专家,以及自动驾驶、无人系统等多模态仿真应用的专业人才,擅长仿真重建、认知技术、VR交互、无人/远程遥控系统等多模态交互与认知仿真技术。专委会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专家和学生积极参与专委活动,共同推动学术交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