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20 16:16:20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是挂靠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下的中国仿真学会下二级分支机构。业务聚焦医学仿真领域的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献言献策等,活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中国仿真大会/展览及论文投稿/评审、开展科普活动/开放实验室、发展会员、组织申报或评审优秀博士论文、申报优秀科技工作者/学会科技奖、凝练科学问题/工程难题/前沿技术成果等。
内涵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医疗仿真作为正在发展起来的研究方向,是集现代医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生物力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其目的是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来模拟、指导外科手术所涉及的各种过程,包括:手术计划制定,手术预演,手术教学,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术后康复等。以目前流行的腔镜微创外科为例,这种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创口,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人康复时间,但对医生技能要求极高,医生必须经过充分的训练才能掌握其眼手协调能力,胜任相应手术。目前针对这类手术的训练通常是在尸体、动物或者人工合成物(如硅胶)上进行的。尸体来源稀少,并且跟活体对手术器械表现出的响应并不一致。动物活体能够表现出真实的响应,但费用昂贵,解剖结构与人差异明显,并且在医学伦理道德上越来越受到限制。人工合成物价格便宜,但是不能很好地反应软组织的特性。相比之下,医疗仿真技术具有手术环境及器械响应可控,可重复演练等多项优点,成为未来外科培训及个性化精准治疗的发展趋势。医生借助VR手术模拟器进行手术训练及规划,可降低手术训练以及治疗的成本和风险;减少医生培训教学中对动物和尸体的依赖;提高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的技能和精度;同时,AR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使得高难度手术得以更快地普及,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缩短滞院时间、降低医疗支出。围绕"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对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创新需求,医疗仿真的研究对于发展我国高性能医学诊疗装备、改善医学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降低医患矛盾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届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田 捷
副主任委员: 郝爱民、张抒扬、赵军平、谢 叻、谭立文
秘 书:王莉莉
委 员: 孟庆刚 赵 磊 熊岳山 顾力栩 李德玉 胡庆茂 宋纯理 谭 珂
吴 健 高 峰 严小天 马喜波 潘俊君 谢洪智 柴 岗 杨 健
张 鲲 陈恒鑫 孙 昭 迟崇巍
第二届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田 捷
副主任委员:郝爱民 张抒扬 赵军平 谢 叻 谭立文
秘书:王莉莉
委员:孟庆刚 赵 磊 熊岳山 顾力栩 李德玉 胡庆茂 宋纯理 谭 珂 吴 健 高 峰
严小天 潘俊君 谢洪智 柴 岗 杨 健 张 鲲 陈恒鑫 孙 昭 迟崇巍 马喜波
第三届医疗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郝爱民
副主任委员:谢 叻 宋纯理 杨 健 吴志宏 李 帅
秘书:潘俊君
委员: 高 阳 吴洪宇 丛 宇 赵永涛 陈永健 王沫楠 赵绪然 吴伟和 唐子圣
杨文军 马 纲 朱卓立 夏兆辉 郭诗辉 王 锐 邰永航 祝 斌 肖 毅
胡 陟 于海龙 王鸿伟 庄新村 吴巧教 郭 伟 陈恒鑫 孙 昭 迟崇巍
李 薇 柴 岗 谭 珂 高 峰 严小天 孟庆刚 熊岳山 顾力栩 李德玉
赵军平 谭立文 范 燃 吴剑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