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真学会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环境建模仿真是一项研究对地理、大气、海洋、空间等自然环境以及电磁等人工环境进行全频谱模型/数据描述和仿真的专门科学与技术,是仿真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复杂环境仿真涉及仿真、环境、信息、电子、测绘、控制等多个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广泛地应用于战场模拟、军事训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预报、空间技术研究、工业检测与评估等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诸多重大领域。
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聚焦地理、大气、海洋、空间等自然环境仿真及电磁人工环境仿真的领域热点问题,研究复杂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建立环境建模与仿真理论和技术体系,包括仿真各类复杂环境的方法和手段;多类复杂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过程;复杂环境与其他仿真应用的相互作用等。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业务包括,组织召开环境建模仿真相关的学术交流及学术会议,协调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环境建模仿真专业技术领域的咨询与指导服务,为国内相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
环境建模仿真可通过实物、半实物、计算机虚拟设备等技术手段复现或预测自然与人工环境特征,用以评估环境要素对待完成任务的影响,或是针对环境特征进行任务规划和调度。典型应用包括:在对地遥感中,采用大气辐射传输特性模型消除大气效应,以获取准确的地表观测数据(植被覆盖率、含水量等);在海洋监测中,采用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生成海域海浪、海温、盐度、流速和水位等仿真数据,为海上溢油、搜救、生态环境保护、海上活动安全等提供保障;在载人航天任务中,通过构建高精度月面活动场景、全流程模拟月面任务过程,评估验证复杂任务场景中的任务实施效果,验证任务方案、发现潜在风险、优化活动策略;在飞行器控制设计中,采用大气海洋环境模型与动态仿真系统模拟各类飞行条件,验证飞行控制品质并评价控制精度等等。
多要素耦合复杂环境、极端或瞬态恶劣环境等建模仿真问题引起了更多关注,环境建模仿真专委会将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持续关注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吸纳优秀人才,促进学科融合,引领技术方向,为我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届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