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支机构 >> 专业委员会
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2017/3/20 16:22:30    新闻来源:中国仿真学会

中国仿真学会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简介


环境建模仿真是一项研究对地理、大气、海洋、空间等自然环境以及电磁等人工环境进行全频谱模型/数据描述和仿真的专门科学与技术,是仿真技术与环境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复杂环境仿真涉及仿真、环境、信息、电子、测绘、控制等多个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广泛地应用于战场模拟、军事训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预报、空间技术研究、工业检测与评估等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诸多重大领域。

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聚焦地理、大气、海洋、空间等自然环境仿真及电磁人工环境仿真的领域热点问题,研究复杂环境建模仿真技术,建立环境建模与仿真理论和技术体系,包括仿真各类复杂环境的方法和手段;多类复杂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过程;复杂环境与其他仿真应用的相互作用等。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业务包括,组织召开环境建模仿真相关的学术交流及学术会议,协调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环境建模仿真专业技术领域的咨询与指导服务,为国内相关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

环境建模仿真可通过实物、半实物、计算机虚拟设备等技术手段复现或预测自然与人工环境特征,用以评估环境要素对待完成任务的影响,或是针对环境特征进行任务规划和调度。典型应用包括:在对地遥感中,采用大气辐射传输特性模型消除大气效应,以获取准确的地表观测数据(植被覆盖率、含水量等);在海洋监测中,采用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生成海域海浪、海温、盐度、流速和水位等仿真数据,为海上溢油、搜救、生态环境保护、海上活动安全等提供保障;在载人航天任务中,通过构建高精度月面活动场景、全流程模拟月面任务过程,评估验证复杂任务场景中的任务实施效果,验证任务方案、发现潜在风险、优化活动策略;在飞行器控制设计中,采用大气海洋环境模型与动态仿真系统模拟各类飞行条件,验证飞行控制品质并评价控制精度等等。

多要素耦合复杂环境、极端或瞬态恶劣环境等建模仿真问题引起了更多关注,环境建模仿真专委会将结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持续关注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吸纳优秀人才,促进学科融合,引领技术方向,为我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届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龚光红
副主任委员:许小剑 胡晓惠
秘书:马耀飞

委 员: 郭 刚 李 妮  张绍宁  王江云  李 宁  汪 洲  王会霞  肖 
     郑宏涛 马继峰  丁 莹  郑新奇  龚建华  杨 超  施国强  李 
     佟佳慧 刘丹红  王永峰  孟光磊  孙 勇  刘玉峰  张宇宏  陈 
     张 波 张 鹏  任雪峰  宋 晓  闫 斐  马耀飞  周 敏  刘 
     余 月 莫世锋  卢元杰  孙贵青  李 辉  徐 彬  徐志伟



第三届环境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李 妮
副主任委员:许小剑 陈竹梅 施国强 张鹏佟佳慧
秘书:何晓雨
委员:龚光红 丁 莹  王江云  宋 晓  马耀飞 胡晓惠  郭 刚  张绍宁
    李 宁 王会霞  肖 振  郑宏涛  马继峰 周 敏  郑新奇  龚建华
    杨 超 李 莉  刘丹红  王永峰  孟光磊 刘 浩  孙 勇  刘玉峰
    张宇宏 陈 铮  张 波  余 月  任雪峰 闫 斐  李修和  莫世锋
    雷 川 伊文卿  徐志伟  卢元杰  孙贵青 李 辉  徐 彬  张 
    朱学明 徐 鹏  张少卿  倪龙强  潘顺良 袁承勋  杨 堃  马雅琼
    李 端 何晓雨  刘满国  李广远  朱庆林 李玉红  韩 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工程训练中心637室 电话:010-82317098 传真:010-82317098 
中国仿真学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京ICP备170166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